明末清初,许多画家都游历于黄山,以黄山为师,对景写生,形成了著名的“黄山派”
大画家弘仁为僧后,曾云游各地,后回到了歙县,时时往来于黄山、白岳之间
黄山之胜境天下闻名,青松偎云,霞色铺海,弘仁多次游乐于黄山,入住文殊院
观龙瀑入桃源,揽天都挹莲花,吹玉笛望秋月,徜徉其境
弘仁遍游黄山奇峰,深得黄山之美,后作《黄山真景册》共五十幅
层峦怪石,老树虬松,尽入画卷
弘仁还有诗云:“坐破苔衣第几重,梦中三十六芙蓉
倾来墨沈堪持赠,恍惚难名是某峰
”可见山峰名称画家已记不得,可山川丘壑的气势神韵却早印在心中
坐上车,雪白的鹭鸶又飞了起来
我摸摸昀阳的小肚肚:呵,一肚的樱桃,回到家就在你肚里酿成樱桃酒了
昀阳也笑:明年我还要来!
经过大槐树下,那大门洞开的土地庙里,一道陈年影壁遮住了我的视线,我听不见,也看不见,我知道那里肯定有欢天喜地的笑脸
悄悄绕过影壁,嗬!里面可真大呀,土地爷爷们不知去了哪里,不少崭新的房子,一群和我那时差不多同龄的小演员们身手矫健,挑江山,筋斗连连
五六个男孩一字儿排开、恭身九十度,等待伙伴一一从自己身上跃过去,自己跳过也一一站回九十度的木马姿势,等待别的伙伴
狭长的院子里他们从东跳到西,从西跳到东
我自以为唱遍超凡脱俗的歌曲,与他们完全不同的长大,偶尔听见兰儿那凄惨惨地一声:“长夜漫漫星斗远,杜鹃啼,秋蝉鸣,冷房漆漆透骨寒”,凄婉、“喷火”和甩发功等绝技赫然眼前,悠长的垫板,在转了十七八个弯后,响遏行云;特别是《游西湖》里:我娘家住在鱼池畔,多样的鱼儿常相见,今日里看见鱼儿想起从前玩耍池塘、池塘玩耍我多喜欢……此句既出,童年时,门前那一片大湖泊就萦萦绕绕地湿了我的双眼……
如何舍此去,遥遥至西荆
”(《
历次写母亲,我内心都更加忧伤,似乎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地,由于除去笔墨,我不领会如何好好去爱她,一笔一划写不轻她肩上的挑子,夸夸其谈道不完她的操劳和苦处